全国服务热线:15252608551
谱牒文化研究Navigation
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
江苏泰州市高港区刁铺街道环溪路13号
邮编:
225423
电话:
15252608551
传真:
0523-86161315
谱牒文化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谱牒文化研究
殷氏溯源添加时间:2020-06-03 14:00:31

殷泽利   殷生良

殷氏,系出子姓。考殷之先始祖《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之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契逝,子昭明立昭明逝,子相土立相土逝,子昌若立昌若逝,子曹圉立曹圉逝,子冥立。

据《竹书纪年》《国语》《祭法》《世本》记载:夏帝少康“十一年,使商候冥治河”;“冥,契六世孙也。其官玄冥,水官也”;“冥勤其官而水死”;夏帝杼“十三年,商候冥死于河”;“冥为司空,勤其官事,死于水中,殷人郊之”;“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冥是夏代治水英雄,受到夏帝封赏,赠官司空,追封殷地,尊为殷候,享受天子祭祀天地日月之神的高规格“郊祀”待遇。冥子亥,受夏帝命父封地殷袭爵,是为夏诸侯国殷国。亥子上甲微在殷地中兴。

契之子孙相继为侯者十四世而生汤成汤,名履,又称商汤、成唐、帝乙、天乙汤汤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经十五年之久的除暴伐夏之战取胜而有天下,建立殷商王朝,国号称殷,为开国之君。享年百岁,尊号武王、武汤,谥号天乙,庙号“太乙”汤后数世,或迁嚣﹑或迁相﹑或迁邢﹑或迁庇﹑或迁奄,迄于盘庚仍复故都殷,史称盘庚迁殷。其后历传至帝辛(?—公元前1046年,周人恶谥谓“纣”“商纣王”“殷纣王”)失国,殷商遗民不忘故国,以国为姓。自汤至辛,殷朝传国十七世,三十一王,历六百余年据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现的大量文物表明,以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殷墟文化,所蕴藏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巨大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引以自豪,同时也应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现安阳建有殷墟博物馆、殷墟遗址、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先后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世界记忆名录》。殷人是华夏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开创者之一。

,封帝辛子武庚于殷,续管殷之遗民。三监之乱,封微子于宋,以奉殷之先祀,世世勿绝。沿及宋王偃,而被齐﹑魏﹑楚分代之。宋国共传二十六世,三十四君,享国七百年。秦并天下不封建,设郡县为陈州,后世遂表陈为殷氏地望。                                                                           

失国后的殷氏,逐渐散居于颖川殷(溵)水一带,其中居于卫国的殷人比较最为集中,并随卫君迁移而迁居。秦时集中居于黄河之北的河内野王(河南沁阳、武陟)一带。见于史册的历史人物有卫国卫嗣遗命相国殷顺且、秦末的会稽郡守殷通。                                              

西汉时,北地太守殷续因功而封爵汝南,从河内野王迁居汝南郡的长平县(河南西华),始得汝南郡望。后因长平县隶属陈郡(陈州),逐渐形成陈郡长平殷氏望族,史称陈郡长平殷氏,尊殷续为始祖。                                                  

东汉桓、灵二帝间,殷续后裔、谏议大夫殷封(字建之),因避党锢之祸,弃官挈家眷渡江,隐居曲阿(江苏丹阳),成为陈郡长平殷氏南渡第一人,江南殷氏尊为“迁润初祖”其后裔在江南吴地形成望族如出使蜀国倍受诸葛亮称赞的零陵太守殷礼东吴无难督、晋尚书左丞殷基晋文学家、苍梧太守殷巨吴郡太守殷祐唐司空殷侑等等,他们的祖辈都润州曲阿及苏州吴郡,其后裔迁江西、湖南及两广闽等地。见于史册的历史人物有东汉会稽太守殷丹;三国魏章武太守、西晋荥阳令殷褒。                          

“永嘉之乱”陈郡长平殷氏殷续殷褒之孙殷敞、濮阳相殷识率子殷羡、殷融全族南渡,侨住建康(江苏南京),其后逐渐向镇江地区会聚而居,是为晋南渡殷氏始祖。后陈郡长平殷氏一跃成为东晋至隋唐几百年间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历代陈郡长平殷氏宦官巨卿,名贤辈出,在正史中记载的殷氏为官者达60余,立传者有25人,载名者84人,进入一流世家大族之列。据《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及地方史志等文献资料记载,晋末、南朝、隋唐南渡的很多殷氏族祖浩、涓、仲文、仲堪、道裕、穆、道鸾、孝祖、简之、旷之、景仁、不害、不佞、钧、芸、开山、仲容、践猷等及其祖孙都曾在润州、丹阳、丹徒、南京等地居住生活成为各地名人。其后裔不断向浙江、湖北、江西、陕西等全国各地迁。宁镇地区是南渡殷氏根地。  

“靖康之难”,宋室南渡。殷晖护驾战死扬州,封崇武侯,赐润东(镇江)丁岗四百顷田地以为子孙食邑。殷秩1099—1167,字秉常,行初一,原讳凤翔(丹徒润南东北鲍《殷氏宗谱》),配泰州张公荣光长女,诰封宜人,世居泰州。“晋永和间,深源公(303—356,字渊源,因避唐高祖李渊之讳,故《晋书》改为深渊。朝廷重臣,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刺史扬州,其子雍棲息于扬之泰州,泰之有殷自此始。厥后,雍之裔千户秉常公麾其众扈驾临安,乞归体骨,勅封右武大武命归故里。”(丹徒顺江洲中和圩《殷氏族谱》)“宋钦宗朝以千户官居于汴。建炎己酉二月,金人逼车驾南迁,携子英、华护跸渡江而东庚戌四月癸未,奉驾越州。绍兴三年八月,敇授武德将军进职武节将军督兵平闽。隆兴末,因病乞休,时泰遭金人兵燹,道梗弗克北旋,遂家居于润之大港焉。后殷英、殷华寻迁丁岗华墅。第四世立(字承宗),迁居丹阳之麒麟,其弟章(字承宪)迁居埤城之尧巷;第五世宗贤(字希圣)迁居丹徒之黄墟;第五世荣(行万三)迁居丹徒之留村。从而形成润州地区华墅、麒麟、黄墟、留村四大派系望族。秉常公的后裔又从润州祖居地向沿江两岸和常州、无锡、苏州等地全方位持续播迁,并不断播迁安徽、浙江全国各地,遍及海内外。宋、元、明六百余年,殷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以江苏为重心的殷姓聚集中心已经形成。

据族谱记载,泰州殷氏主要迁自苏州阊门“洪武赶散”,也有少量迁自南渡殷氏,或外地迁入。

在南北朝时期,为避北齐皇太子高殷的名讳,北方殷姓族人被迫改姓为汤、戴、商等氏;在宋朝时,因避宋太祖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名讳,许多殷氏族人皆改姓为汤氏、商氏、戴氏、林氏等,如南唐宰相殷悦改姓为汤悦。

殷氏已有三千多年时间的历史,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当今中国姓氏排名第一百零四位,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六,约有人口二百一十万,殷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山东、云南、四川、河北、陕西、江苏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殷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