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
- 江苏泰州市高港区刁铺街道环溪路13号
- 邮编:
- 225423
- 电话:
- 15252608551
- 传真:
- 0523-86161315
地址:盐城市特庸镇北洋居委会
堂号:荥阳堂,春茂堂,花贤堂
家谱前言:
传承文明,开创未来,启迪后代是一代人的责任。编修本谱也是纪念祖先的一种形式。将先人的美德传颂给后代,流芳百世,使后来人立身效仿,创业兴家,精忠为国,孝敬长辈,为社会多作贡献,为家族多添光彩。
本谱是根据一九五二年共门头九世潘长杰等人的手抄本整理而来,潘氏宗族公布较广,人数众多,祭祖不十分方便。于一九八三年二月,在特庸镇王村村潘荣盛家祭祖时研究,同意实行分祭,即分为三个门头:东门头、南门头、西门头。我西门头以五世祖宏勋公而立,振字辈领祭,云字辈参祭。分祭后,本人将西门头世系重新收集整理,家谱虽已初步整理出来,但由于条件受限,只记录了十四世左右。与苏州“赶散”迁住盐东落户的潘氏还少了若干代,这正是编修本家谱时的一个憾事,但如果再不及时收集整理,丢失的将会更多,这也是整理人的初衷。
望今后潘姓家族的有识之士及时修改补充,再勿中断
家族来源:
自从盘古开天地至三皇五帝到如今,华夏大地龙的传人,生生不息,繁衍生存在文明的东方古国中。我潘氏遍布全国,宗族兴旺,人口众多,历代名人也层出不穷,潘氏宗谱因多年失修,先人也没有留下系统的资料查考,加之十年浩劫的“文革”,将历史资料变为“扫四旧”毁于一旦,这对再修本谱有一定的难度,族人应会见谅。
经查询有关资料,姑苏阊门(今苏州市金阊区)一带潘氏家庭定居人数为最多。公元一三六八年,元末明初期间,群雄并立,张士诚雄居苏皖,由诚王改为吴王,朱元璋击败陈友谅亦称吴王,此二吴在长江东端苏皖境内展开争霸,形成拉锯战。苏皖百姓,水深火热,四处逃散,朱元璋终克张士诚为明太祖。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遂传旨疏散姑苏居民到各地落户,这就是历史上流传的“洪武赶散”。我族世系渡江迁盐,垦荒开发,勤于耕耘,族人日趋兴旺,支派人口众多,逐渐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潘庄(今盐都县潘黄镇)。我世祖就从那里东移至此地域居住的。
这次编修本谱顺应了族人敬祖孝祖、寻根溯源的迫切愿望,受到了族人的一致赞同。
潘氏堂名:荥阳堂,春茂堂,花贤堂。
潘氏起源于陕西,祖宗季孙。
潘氏来源有三点:
一是出自姬姓。《元各姓篆》记载“周文王后毕公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焉,有广宗河南两望。”毕公即毕公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被他当天子的弟弟武王封在毕地(今陕西省的北部)季孙的后代即(以邑为氏)而称潘氏,望族居于河南郡。
二是出自毕姓。《姓氏寻源》记载:“楚公族,毕姓之后,以字为氏,潘崇是也”,潘氏在楚国是较有权势的家庭。楚成王时,潘崇是太子商臣的师傅,商继位为穆王时,封潘崇为太师,潘崇的子孙(以父王字为氏)而称潘氏。这支潘氏很显然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代。发源于今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三是改姓而来。北魏时,少数民族中由破多罗氏改潘氏,其子孙亦称潘氏,望族居于荥阳郡(今河南荥泽县西南)广崇郡(今河北威县东)。
宗规:
为能确保潘氏家族的团结、稳定、发展,做到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人人都来为潘氏家族光宗耀祖,依据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按照法律法规,结合前人的遗训,围绕实现发家致富、安居乐业、奉献社会的这个目标。特订立家族族规八条如下:
1、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明辨是非,崇尚科学,反对成立或参加非法组织和一切邪教活动。
2、坚持勤劳致富,不得侵犯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做守法公民。
3、不得占用、挖取他人或集体的土地。
4、严禁包办、买卖婚姻,不得干涉他(她)人婚姻自由。不可重男轻女,反对溺婴、弃婴。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5、尊敬父母,孝敬老人,爱护子女,反对薄养厚葬,坚持婚丧、喜事新办、简办。
6、遵守社会公德,要瞻养老人,家庭和睦,不得虐待家庭成员,严禁打骂父母及长辈,如有发现,罚纸一断烧给自己已故祖先,当门长人检讨请罪。
7、本门成员如有重大天灾人祸,族人理应尽力给予资助,可由本门资深代表募集,使他度难关,以示族人团结。
8、要讲文明懂礼貌,邻里和睦相处,以诚待人,不搬弄是非。
以上家规望族人相互监督共同遵守。
下一条:江苏睢宁张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