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15252608551
谱牒文化研究Navigation
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
江苏泰州市高港区刁铺街道环溪路13号
邮编:
225423
电话:
15252608551
传真:
0523-86161315
谱牒文化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谱牒文化研究
江苏省滨海县于氏宗谱添加时间:2019-05-16 9:23:36


姓氏源流


       出自姬姓,为黄帝轩辕氏第二十七代孙、周武王姬发之子姬叔。以国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个儿子邘叔被封在邘国。据《广韵》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二子(有说第三子)于邘(故城在今河南省沁阳西北于邘邰镇),称于邘叔。邘姓氏族形成以后,主要在主根地于国一带发展,繁衍生息,春秋周恒王八年(公元前712年),于国被郑国吞并,邘去邑为于,邘国幼主,西迁新疆,于田县建立田古国,融入复姓。唐朝元和初年,又省文为于氏后来,于邘叔的子孙就以国名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


得姓始祖


     于邘叔。为周武王姬发之次子(一说第三子),后世于姓尊于叔为于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太祖朱元璋为恢复沿海经济,令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五府迁数十万丁口来盐屯田垦荒,(据《盐城姓氏谱》与《滨海县志》记载)。苏迁盐一世祖于梦成,由苏州阊门迁徙淮安府后徙北沙,其子景仁景春景和三公再东徙于庄(今大套乡)。梦景腾万乡溪野江,从九世起排班定辈28字:士志大元位盛达,崇延广利庆登良。道明德立财全备,必保佳隆永太康。传至吾世已一十七世。距今已有六百三十多年。

郡望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阳,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自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此支于氏,大概为于氏始祖邘叔的直系后裔。


堂号


    兴驷总记:也叫大驷堂,出自汉代于公的故事。于公,东海郡人,官至太尉,为推断“雪洗东海孝妇”一案,千古留名。在他40岁左右,生了一男孩,取名于禅,出世后与众不同,经常啼哭,哭声特殊,如雷声一般。于公说:“这孩子将来有出息”,要大兴“驷马之门”。后来果然于禅做了太守。于姓的“大驷堂”即由此而来。


人口


       为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八位的大姓,人口九百六十万(一说三十八位六百二十万人人)的大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滨海于氏在滨海县974个姓氏中,于氏列第11位,总人口达23000多人。在射阳县753个姓氏中,于氏列第43位,总人口达1300多人,其多数祖籍在滨海。




家族祖训


         一禁不孝   二禁不弟   三禁侮尊   四禁凌幼   五禁盗贼  

        六禁赌博   七禁酗酒   八禁斗狠   九禁唆讼   十禁冒姓  


世系

        自九世起排班定辈为:士志大元位盛达,崇延广利庆登良。道明德立才全备,必保家隆永泰康。(大清乾隆四十六年岁次孟秋上浣之二日)后又修:富贵功高发其祥,兴勤守业学伦常。安宁美善尚亲爱,忠孝顺传子胤昌。         

 注:“崇”字辈后有使用“丛”或“从”字替之。“延”字辈,此字辈,因地域不同,有使用“正”“连”“国”等等,其中使用“正”字辈居多。


始祖


      得姓始祖:于邘叔    堂号始祖:定国公   滨海于氏始祖:梦成公


历史名人


     于公,于邘叔第三十六世孙,生卒年不详,汉代东海郯(今山东省郯城北)人,曾官廷尉,为县狱吏。执法公允,凡犯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他所洗雪的“东海孝妇”一案,以善于决狱而成名,更是千古美谈。并且为我国民间代代相传的因果报应的道德规范,留下了为善为恶“万应不爽”的典型。

 于定国(?-前40)于邘叔第三十七世孙,于公之子,西汉丞相。字曼倩。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少时随父学法。为狱吏、郡决曹。宣帝时,任廷尉。为人谦恭,能决疑平法,被时人所称赞。后为丞相,封西平侯。(大驷堂创始人)

于永,于邘叔第三十八世孙,于公之孙,官至御史大夫。

于位撰,江苏阜宁人(今江苏滨海人),剿匪有功,清咸丰帝钦封资政大夫,正二品,赏戴花翎。

于盛见,江苏阜宁人(今江苏滨海人),由从九品保举国知,赏戴花翎。

于成泰,江苏阜宁人(今江苏滨海人),效力船政,成绩颇显,光绪乙酉年钦赐五品衔。

 重修谱序

 昔旧唐书经籍志。谱系以纪世族。继序不忘其身。不遗其亲。自天子以下至庶人皆若是。夫何为而不兢兢也。予先严祭享之期。兴诸伯叔昆弟语。俱其积久就湮。董其事以秉笔而书者年馀。维时榧几趋承。或有使於砚墨。或检校夫篇次。凛然而无违也。秩然而不紊也。一转瞬而阅世生人。阅人成世。先严手泽之留。距今五十有七年。其间幼而壮。壮而老。老而亡。不及载者。何可胜数。不几得其序於五十七年之前。而失其序於五十七年之后舆。吾先世殆不能无馀憾云。然则谓河清之可俟者非人也。岁登下其死生者亦非谱也。盖谱之为言布。绘其形一星罗而其布。又谱之为言普。充其频普后人为补录。既不使规矩高曾。频籍谈之数典。复不使云初似续。乱螽羽之飞声。前原有请於族善歌公。创为草。手未停编。而已登鬼录。坦年过七旬。渐成暮景。忘其身以遗其亲。固於族重有优者。即不必贤者录其长。不贤者指其短。各於操行著之。而凡大宗小宗之众。远者近者之裔。昭行穆行之次。勿明肃。尤务详尽。各自分门裒辑。又分任各有专司。排次列后。第谓管城子为子友也。而有籍焉其始。论冠简端。原以示后世於无穷。矧坦作述相承。祗服夫事。仍弁於首而缮旧序焉。又续於后而增新意焉。俾继起而有志者。知从前已有几番笔墨。至若承燕翼。继贻谋。家有石麟。户多国器。固所厚望。要难预为必也。

        时大清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仲夏中浣之五日   十二世孙元坦敬题


续修谱序

       阜邑创修县志。叠奉谕单。治与族弟泰采访东北。条黄一带。射湖两岸。以及东南乡。民灶卫地。疆界河道乡镇人物事实等件。己卯秋。录绘全册全图。备纂告竣。族长躬自公受采公。忽有言曰。邑之有志。犹国之有史也。亦如族有谱也。县志将成。族谱可不修乎。治闻悚然。因思先曾祖创修於乾隆年间。裁分四例。严加察核。裒辑已远。先嫡叔祖继修於道光年间。作述相承。续后增新。迄於今又近五十年矣。其间幼而壮。壮而老。老而亡者。不知凡几。而况族有贤者。亟宜字之著之。有文章有名艺者。无问巨细。亦宜登之。治等忝刿胶庠。何可闻言河汉。俟等河清。於是各门族等耸踊其事。远近示知。公同商酌。分门纂草。成则合刊。各管房丁。互相查对。族长门长。与峻廷至善。各门所经手者。均是其说。因此议定章程。各有司。专排次列后。治与泰分肩其任。总纂缮刊。但旧谱原写支弧。各门核对。系嫡传者。固无遗漏。而远出之支。后来另写有十数张者。仍置於后。至於现有义子。随母带养。以及同姓异宗。借名联谱者。只得照例。仅可依为姓。不能登谱。总之谱者普也。谓祖德之普存。普后人为补录。序昭穆。详远近。续世系。既不得掠美而虚尊。亦不得旁搜而假借。恪遵成式。仍照旧章。俾后人推详先德。接续本支。不至於数典而忘祖。且不至茫昧而失次耳。惟望家多石麟。户臧国器。大启更有人焉可矣。谨序

      十四世孙 盛治增益   附著   光绪十三年季春月大驷堂公订

重修宗谱序

      尝闻无论何姓氏者不可无宗谱也自顾,夫谱者族之根本也,稽孝族史之依据也,自古以来有谱则顺序,无谱则混乱,此不易之理也。始祖梦成公元末避兵自吴来淮迤今六百多年。后世子孙昌盛由沙岗散移黄海之滨分居多县,方长数百里之地,户以千计,人口列巨族之首。若此者岂无谱乎,勤稼穑,读诗书,虽无高官厚爵,历来官员累累迭出不穷。有仕于朝,有仕于省,有仕于市县,有仕于区乡,上报祖国下为族增眷,若此者岂无谱乎,余之请先祖子清考也。光绪后一百八年今乃修,宗谱因时间过长,老人过世幸有老谱查对,恰采访无人询问其难者有三:一是远出无音而失序,二是子孙不知先人之名讳,三是班次排列混乱。虽

竭力对待其弊尚存后世,有知识名达之士应有列祖列宗之心,不能以前车之鉴,相隔六十年,必须修缮宗谱忘不可忘也。

       盖大驷堂之始多有向焉微知略而释之。昔有东海齐妇孀居事姑至孝不另嫁也,姑念年老累妇为抑其早嫁遂自溢死,因太守昏昧诬告妇虐姑之罪以偿命矣,于公任东海狱官敢于直言尽力替齐妇申辩负屈含冤终于平反昭雪,恢复孝妇之名,树立牌坊以表其贤,时人称于公之德用将有高大门闾驷马高车之语颂之。大驷堂之说原在此也。

   宗谱刊印成册共印两百部,其中八十部给族众请至予户每一巷按门按支分发传于后世。要慎重保管,不得无故翻阅和诙谐谱之语,因先祖名讳在上,敬谱者犹敬先祖也,先祖十遗训禁,坚决遵守除此紧跟形势维护国法廉洁奉公,为官者清,为民者事。勤忠于国,孝于亲,尊老爱幼和睦相邻,讲直言做实事。勿以大族而欺小族。勿以势强而凌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慎之慎之,为先祖争荣为全族之争光,再为后世做好楷模也为序。

           公元一九九二年崴次壬申孟冬中浣     十六世孙崇义敬题      


再修谱序

       夫族之有谱,犹国有史也。国固步可无史,则族不可无谱。其理一也。

      我于氏宗谱,创修于乾隆辛巳年间(一七八一年),重修于道光亥已年间(一八三九年),再修于光绪已辛年间(一八八一年),自续修以来,百有十余年矣,无人发起。

   时值四海升平,百废俱新,宗族修谱事亦应运而生,我于氏宗谱,待修有年,何可俟河之清,而不应时以篆之乎。族叔崇开,崇义,族弟正明诸君,素负众望。且通文墨。久虑宗谱之失修,深恐穆之难考,于是倡议修谱,告知叚迩,族人闻之,无不赞同,遂集会商讨。议定章程。各有专司。

    由于我族人丁昌盛,四方散处,又因工作之故落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安徽湖北甘肃等地者,亦不知凡几,为求无漏,无误,倡导诸公,亲赴各地,分门篆草,逐户查对,系嫡传者,务无遗漏,属冒姓者,一概屏黜。公等,从其事,往返奔走,风尘仆仆,四年有余,不无辛苦,月前总编就绪。不日即可付梓矣。是谱之修,旨在续世系,祥远近,知班次之命名,承祖制之十禁,追登先辈之爵禄,辑载今人之职衔。乾隆四十六年修之道光二十二年修之光绪十三年修之。乾隆以前曾否有谱查无及有嘉言懿行者。有文章名艺者,均录面刊之。然此非为传记也,仅以激励来者,效力祖国,光耀门庭,维护驷马之尊严耳!斯为厚望焉。谱成,正明君,问序于余,余闻而悚然自忖,以余之德才,何敢秉此打笔,然亦不敢拒之,惶恐之下,勉成是序。

                    公元一九九三年   十七世孙   伯良   敬题

续修宗谱说明

         一:支系划分五大支系不应存在,现按三世祖腾霄,腾远,腾达,腾汉,腾雾,腾志六大支系进行排列,若有发现不属于六大支系即异宗应予排之,见查谱目录即一目了然。

         二:宗谱保管刊印成册共计二百部,每部十本,其中八十部是各地自愿所订。实际集体印刷一百二十部,为了照顾偏僻地区和小庄小舍由大小支系统筹分发普及,各地为后世修谱创造有利条件,要求对宗谱保管,不准对谐漫骂侮辱祖宗,不准平时随便翻阅乱抛乱弃,不准有虫蛀鼠损,不准乱撕乱毁,不准乱添乱改,如有遗漏和外出回归,要求入谱者,属那支系再查某卷某页某人与其先人各讳相符,必须通过三人以上可在后十张空格增补栏内注之个人,不得随便乱添。

        三:班字增添。先祖原有二十八个班次尚未用完,今续修宗谱又新添二十八个班字相继使用。后与子孙必须跟班字排辈,不能自行乱用班字,如九之世世乱用不仅失去祖先班字严肃性,更要失去与祖先之联系。再修宗谱此户作荒籍待之。

         四:参加人员排列参加绩修宗谱人员共有一百四十三人,分族长,主持人,汇编人,汇总人,校字人及绩修宗谱人因全族同名太多,恐有相互乱扯,在参加人员后面注明详细地址对号入座以免争赖。



专业族谱、家谱印刷厂,族谱印刷、家谱印刷,家谱制作。泰州市家谱印刷厂 江苏家谱印刷厂 无锡家谱印刷厂 常州家谱印刷厂 扬州家谱印刷厂 镇江家谱印刷厂 盐城家谱印刷厂 徐州家谱印刷厂 宿迁家谱印刷厂 淮安家谱印刷厂 连云港家谱印刷厂 南通家谱印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