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15252608551
谱牒文化研究Navigation
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
江苏泰州市高港区刁铺街道环溪路13号
邮编:
225423
电话:
15252608551
传真:
0523-86161315
谱牒文化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谱牒文化研究
姜堰大岸头、倪家庄李氏族谱再修序添加时间:2020-06-03 14:12:11

古语云:“天之宝日月星辰,地之宝五谷园林;国之宝忠臣良将,家之宝孝子贤孙。”我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忠臣良将卫国,孝子贤孙持家,正风良俗,久久相传。本支源明初苏州阊门,自苏州迁至泰州东邑姜堰东北约五公里的瓜垛李家庄定居(今李桥村)。

清康熙年间,本支始迁祖德臣公自瓜垛李家庄南迁十里至大岸头落户,开荒三百余亩,成家立业。传说,此地原无名,开荒后,只有一条路自北到此,向东、向南、向西皆无出路可走,初名大断头,因名似不祥,以谐音取近似改称大岸头。当时朝廷鼓励百姓开荒,荒田变农田,三年不缴皇粮国税。德臣公生三子,因此分为三个房头,称老大房、老二房、老三房,大房二房居大岸头前庄、后庄,老三房在北边倪家庄。至今近四百年未有大改变。但外迁者与日俱增,本地住户已不足原居人口的三成。

关于族谱与李氏宗祠有关,李氏宗祠原在姜堰的北大街中段路西吴家缺,遗址应在今北大街姜堰小学西大门西边约百米,即今北园菜场东边,此祠堂是由苏州迁泰州的李姓宗祠,建于明代,其后人分布于姜堰东西南北,包括塘湾、张甸、白马、溱潼、娄庄、白米和兴化东门、海安李庄等地。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的母亲李文瑞女士即李庄人,应属本支同宗。姜堰李氏宗祠在二百年前毁于火灾,乾隆年间新修的族谱亦被焚。但侥幸的是,火灾发生前兴化东门支,其开基祖为本支一世祖德臣公的亲侄李雲龙,已提前领取了族谱,因此,谱有可能尚存于世。为此,我和宝兵、孝成、顺成六次往兴化拜访史学专家张培元先生、张从义先生,知兴化东门外李姓有八支之多,人数上万,六家有谱,其中李万全先生家其兄藏有老谱,其姓名中的“万”字似与本支相近,但数次交往,未能得见其兄,故谱之详情未能得知,只好留待日后续行考证。

溯本支之源,由苏州迁泰州的始迁祖系大唐宗室中曹王房的后裔,堂号是陇西,有八旬老者证实1958年前祠堂挂“陇西堂”灯笼。大唐开国皇帝为李渊,李渊第二子李世民因太原起兵反隋,征讨四方平定群雄,受封为秦王,“玄武门之变”后登基称帝,庙号太宗,奉其父亲为太上皇。唐太宗皇帝生育十四个儿子,幼子即十四子李明受封曹王,兼苏州刺史。(唐初以亲王、郡王兼刺史,至玄宗时则亲王、郡王不兼各州刺史)。由于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抗武则天,曹王李明受牵连被诬陷流放到贵州服刑,并死于贵州,其子孙后人留在苏州,并人丁兴旺见《旧唐书》及《新唐书》)。经历五代、宋与元朝,(纪念唐代曹王李明的家庙即曹王寺在今之上海市嘉定区,是当地名胜。)到元末时,因东吴王张士诚(泰州白驹场人)与西吴王朱元璋争战,苏州经九个月围攻后城破,朱元璋恨当地百姓帮张军守城,又因江北战后千里荒野,渺无人烟,他也怕老百姓结群反抗,故在洪武六年、十三年、二十四年多次驱赶苏州老百姓渡江北上开荒种地,史称“洪武赶散”。朱元璋死后,爆发了皇室内讧的“靖难之役”,大江南北又成战场,江南百姓为免受战祸,不得不再度逃命流亡到江北。这长达四十多年的移民,一波又一波,地方志中称今日西到江都,东到如东,北到泗阳、涟水,大部分都是苏州阊门移民的后代。

从清代乾隆二十年到一九三七年,约有二百多年,由于老谱缺失,多次有人拟续修而未果,直到民国二十七年,即一九三八年戊寅岁,本族志士第七世荣萼公和八世李万毅先生等发起创修本支族谱。当时,诚如《义勇军进行曲》中所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日本军队上一年(1937年)已占了北平、上海、苏州、南京等地,省政府已从镇江撤退到了兴化,本地域虽尚在国民政府控制之下,但百里之南已为沦陷区,南京等地大屠杀的消息不断传来,每个中国人都感受了将陷入亡国灭种之灾的生死存亡危机荣萼公等爱国知识分子当此之际,响应“国共合作、共御外侮”的号召,以修谱的形式让大家记住自己是中国人,记住自己的列祖列宗,记住生我养我的天地水土,其爱国主义的精神情操于字里行间灼然可见。这种精神我们应当世代继承并弘扬光大

本次修谱的起因是两个,第一:我的父亲树仁公一九八五年九月在上海华山医院治病时,叮嘱我要找老谱、修新谱。我用十二年寻找,1996年9月30日晚见到第一套残缺不全的《李氏族谱》,卷一前八页缺,卷二少五服图,卷三只有七版半,卷四也少两版。二○○九年秋见到第二套缩印版,补足至95%,二○一一年见第三套残本,方补全,2012年冬,我用两个月抄了一部全谱,我完成了父亲遗愿的一半。第二本族宗亲(也都是老三房的)宝兵、孝成、顺成三位于二○○九年阳历二月二十六日上午到我当时工作的泰州市民兴中学宿舍找我,说大家都想修族谱,有三家愿出六万元赞助费用,当时定由宝兵负总责,我负责文字编辑,孝成负责登记与校对,顺成负责财务收支及印刷业务。此后,我与他们四方奔走,做了许多工作,孝成年逾七旬,常往来于倪家庄及姜堰,入户逐一登记,及时校对增补。我则用节假日骑车往大安村、冯庄等地访问登记,得到荣年、万伯、万峻、万柏、裕福、裕延、宝棠等宗亲的鼎力相助,完成新谱稿,又经数次修改定稿付印,在此期间,宗亲宝权、秀祥、李□□、宝义及许多志士仁人曾对修谱予以关注和支持。本理事会同人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愿赠谱以表谢意。对所有积极参与修谱的宗亲和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你们的功德将永载谱册,与日月同辉。

余体弱多病,又才学有限,不耐剧繁,只能做到尽力而为,谱成在即,受理事会诸位委托,略述续修之经过,以告慰列祖列宗。若谱中有欠妥处,敬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修谱为家族之大事,望后来之贤者二十年左右再行续补增修,使本支族谱日臻完善,家国永昌。

是为序